畅游北京城,品味古都韵
2022-08-0415:35:24来源:学通社
打小儿在北京长大的孩子是有福气的,因为这里从来不缺乏历史的厚重感——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蓟和燕,到隋唐北方重镇幽州,再到辽南京和金中都,最终元明清三代整个帝国的中心,北京从来没有缺席过;中国近代百年的图强史,北京更是自始至终都是见证者。太多的文物古迹甚至让我们有些“不以为意”了,然而如果同学们能够静下心来到古籍中或亲临古迹中去探寻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那么一定会有所感触和收获。当年顾颉刚先生在编写中学历史课本时,便提出了“利用寒暑假走出去,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去亲自考察”的方法,无异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游学。在游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能够丰富视野,还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见证五百年沧桑的大殿
笔者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教学之余经常会组织自己的学生或约三五好友一起游走京城,行走过程中经常收获满满,甚至会有一些意外惊喜。去年在行走北海北岸的时候,便在大慈真如宝殿发现了一些颇有意思的事情。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大殿,材质都是名贵的金丝楠木,最让人觉得有趣的是屋顶竟然使用了黑色琉璃瓦。而且在大殿周边的栏板上,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水波纹的装饰主题。这些对于佛教寺院来说,都是不太符合规制的。
在查阅典籍之后,一些疑惑才最终解决,原来这里最早是明代的嘉靖皇帝修造的一座祈雨的神坛(雩坛),也称为雷霆洪应殿,这座大殿在嘉靖皇帝去世后便改变了其原有用途,继任的隆庆皇帝为了缓和与蒙古诸部的关系而推崇藏传佛教,这座本来用于道教祭祀的场所转而成为了一座印刷佛经的场所。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则一度模拟清漪园的规模,想要在大慈真如宝殿后部修造一座九层高的琉璃宝塔,但终因火灾而作罢,转而兴建了一座琉璃阁,这就是我们今天在北海北站地铁站口一出来就能看到的古建筑。皇朝兴替,多少人都成为匆匆过客,甚至多少建筑都只是昙花一现,唯有这座重檐庑殿顶的宏伟大殿,见证了500年沧桑风雨。
“天然博物馆”的奥秘
诸如此类的发现真是不胜枚举。例如天坛的圜丘坛上面铺设的地砖,你是否已经数清了有多少块?这个问题已经在全国高考的数学试卷中出现过了。其计算的方法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等差数列,而且处处都体现出中国古代象征帝王君权的“九”。再如北京天坛为什么偏居在中轴线的东侧?那是因为在设计之初曾经有一条神秘的轴线,即从天坛祈年殿(明初为大祀殿)出发,向西北方向连接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正殿,最终到达皇帝处理政务的太和殿(明初为奉天殿),这就意味着上天把治理天下的权力交给了皇帝的祖先,再由皇帝的祖先通过世袭代代相传,这其实就是大家在历史课本中学到的“君权神授”的理念。如果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从北京这座天然博物馆中收获许多。
试卷中出现过了。其计算的方法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等差数列,而且处处都体现出中国古代象征帝王君权的“九”。再如北京天坛为什么偏居在中轴线的东侧?那是因为在设计之初曾经有一条神秘的轴线,即从天坛祈年殿(明初为大祀殿)出发,向西北方向连接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正殿,最终到达皇帝处理政务的太和殿(明初为奉天殿),这就意味着上天把治理天下的权力交给了皇帝的祖先,再由皇帝的祖先通过世袭代代相传,这其实就是大家在历史课本中学到的“君权神授”的理念。如果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从北京这座天然博物馆中收获许多。
重走五四运动游行路线
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针对某座古建筑的参观以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条“观览路线”。这样的路线设计,可以是地理因素居多,也可以是历史因素占主导。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周年,在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重走当年爱国青年发起的五四运动的游行路线,不失为一种极好的纪念方法,回顾历史的同时也能够感受我们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能够从一个侧面去体会当年的先驱者们一路上的所见、所感,增强我们对于历史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五四运动游行路上学生们经过的石大人胡同,本以明代居住在此的大将军石亨而得名,其获罪后原有的规模极为宏大的宅邸几次易手,到了清代这里作为中央铸币厂宝源局的办公地点。乾隆十六年占用了宝源局的一部分兴建起了纪念傅清和拉布敦的祠堂,二人都为清政府稳定西藏政局做出了贡献,因此为他们专门建立的祠堂规模尤为宏大。留存至今的祠堂大门从规制上来看非常特殊,其面阔三间,外观类似一座二层的阁楼,屋顶覆盖黑色琉璃瓦,两旁还有八字影壁。说起来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极为特殊的建筑结构,才使得这座大门在清末民初兴建外务部迎宾馆时得以保留,作为迎宾馆西院的大门继续使用,如今祠堂的其它建筑早已踪迹无存。
说起这座迎宾馆也有很多故事。从双忠祠大门东行不远,便是迎宾馆东院极富西洋特色的大门。这座规模宏大的迎宾馆是当年清政府为了迎接德国皇太子来华访问而兴建,分为东西两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有规模宏大的由美国设计师主持建设的西洋楼,两楼之间还有天桥连接。在1943年北京城的航拍图中,两座建筑因为体形巨大而在周边的胡同四合院中尤为显眼。袁世凯从河南回京重主朝政后搬到这里居住,后来他也是在这里宣誓就任民国总统,所以这里曾短暂做过他的总统府。后来它将外交部设置在此处,因此石大人胡同便更名为“外交部街”。当年五四运动游行的路线之所以选择这条路,也是有深刻含义的。
游行队伍沿着外交部街走到东口,再穿过朝阳门南小街,便走进了羊宜宾胡同。羊宜宾即老北京人口中的“羊尾巴”,地名雅化后改名为羊宜宾。1923年1月13日,有一位极为重要的中共早期领导人走进了这条胡同,并在这里重新翻译了《国际歌》的歌词,如今歌曲中最为著名的“英特纳雄耐尔”便是他将法文的“国际”一词按照曲谱和中文的音节结合的方式翻译的版本,这位“大人物”便是瞿秋白。当时他借住在自己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借用瞿纯白的风琴一边弹奏一边高声吟唱《国际歌》,直到歌词唱起来朗朗上口,容易为大众接受为止。
行走间大家一定会发现,原来历史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或许你不经意间路过的某个街角或胡同,便已经和许多的历史名人擦肩而过了。心动不如行动,这个暑假,让我们真正走起来,融入这座千年古城吧!
文/杨征 北京市第五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