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提前开行破万列
2022-10-1015:08:37来源:中学时事报
今年以来开行的第1万列中欧班列抵达欧洲,较去年提前10天实现破万列。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会上毛宁表示,在全球供应链不畅、经济增速疲软的背景下,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中欧班列的开行有力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为稳定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世界经济疫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丝路”跑出“新传奇”
中欧班列是指往返中国、欧洲各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运班列。该班列依照固定好的线路、车次等条件开行,对沿线各国的集装箱货物进行运输,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中欧班列一共建设了三条运行线路,分别为西、中、东3个通道:西部通道从中国的霍尔果斯输出;中部通道从中国的二连浩特输出;东部通道则从绥芬河输出。
两千多年前,古代丝绸之路开启了东西方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诗篇。如今,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需求,加速推动亚欧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的重构,中欧班列应运而生。2011年3月19日,第一趟中欧班列从我国的重庆出发至德国,这也拉开了中欧班列运行的序幕。中欧班列从重庆铁路西站首发,途经6个国家,行驶11179公里,耗时16天到达德国杜伊斯堡。两年后,首趟回程班列从杜伊斯堡来到重庆。2016年6月8日,中国铁路正式启用中欧班列统一品牌。
中欧班列被誉为“新时代的陆上丝绸之路”,班列的开行将原有“单一商品买卖”有效转化成了“复合型商品联动贸易”,经过多年开行,其运费低、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点日益凸显,开行意义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对世界各地经济往来、地域文化交流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加速构建,展示中国速度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更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中欧班列在开行数量持续提升的同时,开行质量也有很大提升。通关时间、物流时长进一步缩短,返程空箱率在不断下降,货值呈增长趋势。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国际形势等影响,中欧班列越发显示出韧性和生命力,逆势上行。尽管受到环境影响,中欧班列在上半年低谷时期仍维持在1100列以上,保持近3年较高水平。7月份继续恢复增长,创历史新高,开行班列超1517列,集装箱运量环比增长达14.9%。
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构建了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国际物流通道,优化了区域开放格局,扩大了中欧各国经贸往来,深化了国际产能合作,为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撑。
8月23日,首列中越国际货运班列(西安—河内)从西安国际港站始发,标志着陕西西安打通了连接东盟的陆路贸易通道,中欧班列(西安)常态化运行的干线拓展至17条。
备受关注的义乌中欧班列比两年前也增加了5条,新线路运营发送线已达17条,在中欧班列沿线设立4个分支机构5个物流分拨中心,联通了亚欧大陆50个国家和150个城市。截至目前,来自上海、江苏、安徽、广东、山东、河北等15个省市的10万种中国制造商品搭乘义乌中欧班列“走出去”。
目前,中欧班列已有82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个城市,形成一张贯通亚欧的高效物流网络,运输货物品类不断丰富,已涵盖汽车整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53大门类、5万多个品种,货值累计近3000亿美元,成为畅通中欧贸易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开行数量节节攀升,规模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作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成果,中欧班列已实现月行千列、年行万列。充分诠释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更展现了“中国速度”,助力沿线国家深化合作、互联互通。
一路先行,贡献中国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球海运、空运受阻,中欧班列又承担起保障国际物流、驰援海外抗疫的重任。近两年,面对疫情困扰,中欧班列迎难而上,成为保障多数沿线企业生产的“生命线”、满足沿线民众消费需求的“补给线”、支持沿线国家抗疫的“友谊线”。
在全球疫情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中欧班列发挥其速度快、运能大、安全高效等优势,源源不断地运输了一批批防疫物资,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时至今日,中欧班列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面旗帜,在全球疫情反复、地区冲突的风云变幻形势下,夜以继日驰骋在“一带一路”上,为各国携手抗疫提供了物资保障,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生动诠释了守望相助。
面对严峻的市场经济形势,中欧班列逆势而上,屡创新高,跑出新时代加速度。当一列列满载着货物的中欧班列准时出发,往返于沿线国家,收获的不仅是效益,更是赢得了市场和口碑,传递着不断前行的中国力量。
随着中欧班列不断迈出新步伐,一趟趟驰骋的中欧班列必将擘画出更加开放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蓝图。
来源/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环球网
延伸阅读
关于中欧班列需要知道的几件事儿
行程最远的中欧班列
“义乌-马德里”班列。义乌至马德里的直达列车于2014年开通,全程13052公里。西班牙位于欧亚大陆最西端,地处欧洲和非洲交界处,发往马德里的货物不仅能够派送到巴塞罗那等城市,还可以辐射到更远的地方。
第一个定制班列
严格来说,“渝新欧”是第一个开行的中欧班列,也是惠普电脑的定制班列。但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后,最热衷于开通定制班列的是合肥。定制班列运输商品包括服装、家电、汽车、防疫物资、茶叶等产品,将“安徽制造”送到世界各地。
第一列冷链跨国运输班列
武汉班列。2016年,中欧班列(武汉)首次采用冷链技术,运输过程中全程使用冷藏箱,将俄罗斯的牛奶、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从产区直接运回武汉,首次开启了液态牛奶、葡萄酒的跨国铁路运输。
最先开通“铁路快通”的班列
今年9月,全国第一列“铁路快通”车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出发。“铁路快通”监管模式下精简了海关通关手续,提高了列车运行效率,是确保班列高速运行的有效创新。
第一列液体运输的班列
2015年,“新疆库尔勒-德国杜伊斯堡”货运试运专列采取液体罐式运输,实现了全国液体化工产品通过铁路运输的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