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首页>教育>正文

一线调研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调查(二)

2023-04-1415:33:08来源:央广网

x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原标题:一线调研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调查(二)

央广网北京4月11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李杨)中国之声一线调研《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调查》,10日关注了北京在线儿童棋类培训机构弈小象存在虚假宣传、违规预收学费等问题。调研中,也有多位校外培训从业者坦言,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多次明确“三个月”“60课时”和“5000元”的红线标准,但的确不少培训机构都在悄悄“越线”、违规预收费。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得到了比较有效的规范,但非学科类培训存在的问题开始凸显,各地有关部门也陆续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作出系统部署。

各地的治理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针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问题,监管如何破局?中国之声一线调研11日推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调查――第二篇。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近7万件,高居服务类第三位,其中不乏关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服务的投诉。从事校外棋类培训的业内人士李先生(化名)认为,现在对于资金监管和行业自律,整体水平都比较低。

李先生说:“虽然要求不能超过5000元,但现实情况是基本上没有机构遵守,这是行业的问题。所有的课程都在想办法让家长付大课包,钱一旦到了机构里面,好的是拿这钱来做市场费用,还有一些比较过分的是直接拿钱进行分红。”

李先生分析,行业内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一些机构资质欠缺,培训质量难以保障。

李先生说:“目前为止,没有明确什么样的条件属于围棋行业要求的从业资质,导致什么人都可以来教围棋。在这种情况下,机构就必须要做一些夸大的宣传吸引用户。”

从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业内人士郭先生(化名)告诉记者,行业里有不少企业圈钱跑路,是因为此前的法规、政策没有真正落实,监管没有到位,让他们钻了空子。

郭先生说:“很多企业顶风作案,或者抱着侥幸心理,因为能多收点钱,总是多收点钱好。这个学生的钱能收两年,为什么要收他三个月?他们爆雷跑路很多时候都是因为预收款收太多,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了,也没有监管,到最后资金链一断裂,倒霉的就是那些交钱的家长们。”

此前,学科类校外培训需求的火爆抑制了非学科类培训的消费潜力。但是近两年,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需求出现了井喷式增长。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告诉记者,从自己参与的一项关于非学科类培训的调查中采集到的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合同纠纷问题是最多的,其次就是培训机构跑路。

陈音江说:“合同类纠纷问题,主要反映的是部分培训机构存在不按照合同约定来提供培训服务,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条款等问题。关门跑路的问题投诉也比较多,有一些培训机构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突然关门停课,这些培训机构无法退还剩余的学费。虚假宣传问题是非学科类培训投诉的老问题,宣传的师资水平,实际上根本达不到其所宣传的。还有一些培训机构通过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信息来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有关资质、证书都是假的。”

江苏省消保委投诉部工作人员唐银梅告诉记者,从当地有关投诉情况看,非学科类培训中存在的最多问题就是学费问题。

唐银梅说:“销售人员经常以充值赠送有折扣优惠等营销话术,诱导家长们超时段、超限额消费。建议学生家长在支付培训费用时,尽量通过教育部开通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在签订合同时,家长对合同内教学机构涉及的课程、从业人员的资质、费用的条款重点关注,要明确约定退费情形和退费方式,并且索取正规的发票妥善保存,方便后期维权。”

去年12月底,为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各地各部门也在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非学科类培训违法违规行为。

在河北石家庄,当地正在积极开展规范中小学线上培训机构整治工作,加强非学科类培训价格监测。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社会办学股股长赵伟表示,依托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实时智能在线监管。将预收费监管列入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专项检查、年审年检和教育督导,确保培训服务交易安全。同时,为及时发现隐患风险,建立解决退费难等机制,防止出现“跑路”情况。

河南郑州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和准入工作刚刚完成。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源表示,4月10日重新审核登记完毕,原办学许可证收回。逾期没有进行重新审核登记的机构,不得从事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后续我们也会定期在官方网站等渠道发布我市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白名单。

江西制定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年度检查指标体系,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资质、课程、师资、资金、场地安全等方面,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校外培训机构及时整改。

南昌市青山湖区教体局执法检查(央广网发 南昌市青山湖区教体局供图)

南昌市青山湖区教体局工作人员周沫告诉记者,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督查将呈现常态化。

周沫说:“坚持多部门联合执法常态化,全面落实监管工作责任,切实巩固和深化治理工作成效,确保全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安全有序办学。”

在专家看来,明确管理部门、出台行业标准、持续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才能更好确保非学科类培训行业秩序的总体稳定,最终是要让非学科类培训回归到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定位。

从事校外棋类培训的业内人士李先生(化名)希望有关行业的管理规则出台后,能够有更具体的措施进行监管。

李先生说:“尤其是在公域媒体上,我希望能有围绕着广告法的管控,目前不单单是这些行业的机构自己吹牛,他还会联合网红跟着他一起吹牛,这种情况下家长就更难辨别了。如果发现有些机构收费超过5000元,不管他是拉新还是续报,还是通过各种方式诱导,要能够允许家长举报。”

陈音江分析认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在制度、监管和行业自律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陈音江说:“要将非学科类的教育培训机构纳入依法依规审核监管的范围,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制度。目前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多数都是以企业注册的法人,是营利性的机构,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我们建议重点通过加强培训机构的收费管理,规范培训机构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的价格监测体系。加强市场的综合监管执法,不仅仅要依法依规进行相应的处罚,还要公开曝光,甚至要把相关的机构列入黑名单。”

在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看来,部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存在多种乱象,根源还是升学的竞争。

樊秀娣说:“家长希望孩子多参加一些非学科类的培训,将来对孩子的升学有帮助,说到底就是有需求。家长不能抱有太多的功利目的,还是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以给孩子健康快乐的童年为目的。”

樊秀娣认为,科学透明的高考招生政策很重要,要坚决防止非学科类的培训变质。

樊秀娣说:“个人认为正常高考的学生,类似音体美的加分项应该全部取消。双减的成果要巩固,就是要坚决防止对于学生的非学科类培训变质,它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形成合力,一起来治理。”

责任编辑:王麒(EN092)

头条新闻

  • 湖北秭归:三峡库首清漂守护长江生态

    3月28日,在长江湖北秭归段,秭归县长江卫士志愿服务队清理三峡库首江面上的漂浮物,守护长江生态环境。

  • 地铁车站设便民餐车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地铁公司了解到,北京地铁已在20座车站陆续设置了便民餐车,提供品类丰富、营养健康的中西式简餐。

  • 太行山村筑路人:一座山 一条路 一个梦

    大峡谷内,青龙峡村,村民们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700多个日夜,用双手在石山里凿出一条承载致富希望的旅游路。

  • 山村义工帮采茶 共富工坊促增收

    当地组织共富工坊的党员志愿者、“杏福”义工和乡贤帮助低收入农户采摘、加工春茶,解决人工短缺、销路不畅等问题,助农增收。

  • 水乡古镇周庄游人如织

    春意渐浓,著名的水乡古镇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进入旅游旺季,游人如织。

点击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关闭 北青网新闻客户端